睿信致成 中國管理咨詢行業的先行者
為客戶提供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
專屬客服
一、本輪國企改革脈絡
國企改革工作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持續發展,本輪國企改革始于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明確指出要推動形成更加符合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其重點包括:完善現代法人治理體系與加強黨的領導、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市場化經營管理機制。
以上工作的開展,從根本上是為完善國有企業職責定位,提高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支柱作用。
二、完善現代法人治理體系與加強黨的領導
推進股份制改革,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國有企業現代法人治理體系。具體而言,一是建立以股東會為最終授權主體的權責體系,開展“三會一層”建設;二是強化董事會決策機制,發揮董事會“定戰略、做決策、防風險”的作用;三是強化監事會監督機制,做實監事會“控風險、強監督、保合規”的職能;四是對業務經營進行合理授權,做實經理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的作用。
此外,要持續加強黨的領導,將黨的領導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和各項生產經營管理與監督工作,通過編制黨組織需要參與決策的事項清單,編制黨組織前置決策或前置討論研究的事項清單,確定黨組織前置決策或前置討論研究程序等方式,真正實現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
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重要方向,以《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為統領,后續逐步出臺了22個相關配套文件,在基本思路、操作規范、配套機制改革等方面,形成了“1+N”政策體系。
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其意在通過非國有股東的引入,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法人治理體系,真正落實以董事會為核心決策主體的“三會一層”功能,并基于此,有效促進各項市場化經營管理體系改革的有序開展,從而加強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發揮國有企業經濟支柱作用。
四、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核心是各級國資委要準確把握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作為出資人,明確界定各監管事項的邊界與標準。同時,結合產業和經濟發展環境,以管資本為核心,將優化國有資本布局作為工作重點,實現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不過多的參與到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
五、建立市場化經營管理機制
以三項制度改革為核心,建立市場化經營管理機制,是本輪國企改革中最直接的舉措,通過三項制度改革,實現“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薪酬能增能減”,深入激發國有企業人員活力,全面發揮人員主觀能動性,有效加強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為穩定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全面凸顯改革成效。
在此過程中,一是開展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實現“干部能上能下”,推動任期管理規范化,契約目標科學化,崗位退出剛性化;二是開展勞動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市場化用工改革,實現“員工能進能出”,建立市場化公開招聘機制,完善勞動用工契約化管理機制,完善崗位管理機制,建立員工退出渠道與機制;三是推動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短中長期相結合的激勵體系,實現“薪酬能增能減”,推動市場化薪酬機制改革,強化績效考核與應用,建立中長期激勵體系,規范完善福利保障體系。
六、雙百企業試點
2018年,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開展“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遴選工作的通知》,雙百改革正式啟動。從宏觀上看,雙百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并最終促進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為此,國務院國資委選取了數百家央企、國企為試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改革工作,以“五大突破、一個堅持”為改革目標,從而全面提升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這六大目標中,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是促進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的直接手段,其他工作均為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提供支持與控制。
添加專屬客服
一對一為您答疑解惑
立即掃碼添加我吧
掃碼關注微信
關注我們獲取最新資訊
立即掃碼關注我們